2022年11月17日 点击人次: 172
就业工作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六稳”“六保”之首,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随着学校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年年创新高,近五年毕业生总数达34650人,年均近7000人。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在此背景下,学校主动担当,积极谋划,以“四个构建”深入打造“四个共同体”,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年均就业率超省平均水平,优质企业就业人数和考取研究生人数屡创新高,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热情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肯定,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下得去、扎得深、干得好、上得来”。
构建促进就业新机制,打造就业工作联动共同体。
学校创新就业工作机制,营造“人人盯就业,人人抓就业”的浓厚氛围,建立“学校主导、部门主抓、学院主责、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打造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的工作格局。
狠抓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高位推动就业工作,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专题研究谋划,党委书记、校长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抓就业。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就业工作动员会、研判会、推进会,保持力度不减。校领导一对一联系学院,督促落实就业工作。二级学院书记、院长作为单位“一把手”与学校签订就业工作责任书,切实担起就业工作责任。
汇聚就业各方力量。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做好协调沟通,认真落实就业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要求,明确相关标准和指标。加强就业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交流,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定期研判发布就业通报,狠抓工作落实。全校所有部门都担起促就业任务,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就业任务。机关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论文指导老师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支持就业工作,强化辅导员、心理导师、专业导师协同,打造“专业、就业、心理”三位一体的“就业工作微网格”。
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始终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出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二十大行动方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校领导、二级学院、各部门带头主动“走出去”和“引进来”,深入企业一线当“红娘”,化身有温度的“推销员”,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发掘用人需求,走出了一条“广油特色拓岗路”,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新路子,让毕业生就业有“率”又有“质”,校领导联系走访用人单位合计超过140家,拓岗2000余个,与40多个企业签订就业见习基地协议。
构建政校合作新模式,打造政校合作联合共同体
学校主动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联系与互动,构建政校联动机制,充分发掘校地合作潜力,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拓宽学校与各地政府多层面的沟通渠道,开启“政校合作”新模式。
开拓与广东省工信厅、人社厅、教育厅合作。积极主动联络广东省政府部门,多次承办供需见面会,举办座谈会。2019年承办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2020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538家企业提供近30000个就业岗位。在疫情情况下敢于担当,主动承办广东省人才服务局举办的广东省2021年急需紧缺人才百校万企公益招聘系列活动(粤西专场),412家企业提供13000多个就业岗位;首次承办广东省工信厅举办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专精特新”企业校园招聘活动(粤西地区专场),300余家企业提供近10000个就业岗位;2022年广东省直播带岗助“六稳”毕业生就业直播带岗云聘会,邀请20家企业直播带岗,为毕业生提供800余个招聘岗位;就业推荐成效显著。
深化与茂名市人社局、工信局、教育局合作。学校与茂名市、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政府建立紧密联系,定期走访交流,针对茂名市经济社会形势、产业发展需求等情况,筹划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帮扶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推进师范类教师招聘、举办毕业生政策宣讲等工作,共同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积极贡献。与市人社局举办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9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465家企业提供近20000个就业岗位。茂名市2020年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冬季专场),650家企业提供近21000个就业岗位。2022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22届毕业生夏季就业供需见面会,182家企业提供8000多个就业岗位。
拓展与各地工信局、人社局、教育局合作。主动联系珠海、惠州、佛山三市人社局,深圳龙岗区、东莞东城区、佛山三水区、佛山南庄镇人社局,韶关南雄区石油化工行业协会,分散全国各地的校友企业,邀请他们组织企业来校招聘。举办了2018年“惠州市名企引才专场招聘会”-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专场,54家优质企业提供1200多个就业岗位。举办了深圳市龙岗区2019年引进技能人才“百校行”招聘会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9年“助力圆梦”贫困生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20多家企业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组织了南庄镇2019年第六届佛山(禅城)政校行园企就业创业系列活动之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师生走进南庄活动,采取“企业参观体验+现场招聘会”活动形式精准为企业及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构建校企合作新格局,打造校企合作联盟共同体,学校以办学契合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与行业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构建全方位校企合作机制,积极打造四圈融合的“共同体”
深化南海石化行业圈合作。当前南海的四个大型石化综合项目: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学校主动出击,发挥石油化工专业优势,以“油味”带动校友资源,激活行业资源,盘活专业资源、联动区域资源,连续多年举办毕业生校园招聘启动仪式,举办石油化工特色招聘活动,加强与“三桶油”企业的沟通联系,搭建组团式高质量“就业推荐平台”,为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搭建桥梁,实现毕业生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近1500名毕业生进入“三桶油”企业,在石油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强化大湾区核心圈合作。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推进的快车道。学校紧抓机遇,连续多年举办“政校企合作发展研讨会”,以新兴行业为“拓展源”,每年邀请省市领导、各行各业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技术骨干、优秀校友近千人来校,共商政校企深度合作发展大计,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每年将近80%的毕业生到大湾区就业。毕业生对大湾区建设充满信心,认为未来充满机遇。
拓展粤东西北发展圈合作。2018年,以功能区战略为引领,省委省政府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随着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外发布,强调要发挥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粤东粤西粤北城市群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校主动联系行业协会和校友企业,走访梅州市双十科技有限公司、潮州华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与他们建立长期的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
壮大支援边疆建设圈合作。学校高度重视基层就业工作,结合广油“西迁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把理想化成力量,带着知识和本领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油学子远赴新疆喀什、库车、克拉玛依等地支援,涌现出李东海、赵振江、张雪莹等5名2018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赵伟海、陆晓伟、邹列东等6名2018、2019年新疆内招生毕业生,张玲、张科、陈嘉仪等3名201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一批“广油西迁人”。近五年,学校考取“三支一扶”172人,西部计划87人,应征入伍119人,广油学子将奋斗的激情洒满西部基层,把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无悔年华写就着人民幸福的华彩篇章。
构建就业育人新体系,打造毕业生成长共同体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育人的抓手作用,以生为本,全过程引导、关怀学生就业选择遇到的问题,构建全过程就业育人体系,着力打造毕业生成长共同体。
政策宣传“领航线”。学校坚持做新信息服务、做细就业辅导,强化宣传政策,连续多年开展就业政策宣讲活动,引导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中符合个人职业规划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建功立业。
信息推送“不断线”。学校主动联系企业,利用就业信息网、就业微信公众号、企业招聘工作QQ群等信息渠道,及时向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就业中心微信公众号平台累计推送4300余篇企业招聘信息,阅读量超过50万人次。使用广东省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创业小程序,开展网上办理就业派遣、就业率上报、电子报到证查询、调整改派、就业协议书、档案去向查询等服务,使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业务办理。
困难帮扶“兜底线”。学校按照“一生一策”“一生一档”“一生一导”要求建立帮扶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提供岗位推荐精准帮扶,针对性开展慰问关怀、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帮扶措施,确保100%就业,为2386名毕业生落实了求职创业补贴共计715.8万元,对887个家庭经济特殊困难毕业生发放就业帮扶困难补助金共计177.4万,做好重点帮扶。
跟踪服务“长连线”。为每一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制定就业服务档案,按需提供职业指导、投放岗位信息,持续开展“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专项服务工作,详细摸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毕业去向并建立台账,对升学、考公、就业困难学生重点加强指导和帮扶。
生涯教育“第一线”。学校高度重视生涯教育的抓手作用,以生为本,连续组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面地向学校学生普及职业规划知识,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热情,引导大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鼓励大学生完成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在“第九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者”奖、职业规划二等奖,就业教育成果显著。